亞斯柏格症學童 社會行為教學策略(100年8月5日)

 

  ●教學策略
文/李嘉修
    小雨四歲時被診斷患有亞斯伯格症。她第一次進治療室,看都沒看我一眼,便興奮的連跑帶跳前往圖書櫃,抽出一本繪本,獨自坐在地板上大聲朗讀書中的內容。

  「你叫什麼名字?」我問她。

  「你叫小雨。」(代名詞反轉)

  「你在看什麼?」

  「你看什麼?」(鸚鵡式仿說)

  小雨跟我仍然沒有眼神接觸,且開始顯得不耐煩,因為我打斷她念書。

  與他人眼神接觸品質不佳,以及語言使用的問題(例如上述「代名詞反轉」與「鸚鵡式仿說」),都是泛自閉症兒童常有的特徵。

  自閉症最典型的特徵是人際互動與言語溝通上有困難;而在感受與同理他人的情緒或想法上,具有顯著的障礙,並且可能會出現某些特殊興趣,或具有某些固著、重複性的行為模式。

  亞斯伯格症是自閉症的一種亞型,患者在語言發展上相對而言較為正常,但在社會互動與溝通上,仍有明顯的阻礙,以至於表現出不大適合於現實情境的情緒與言行反應,使得周遭的人可能會認為他很「白目」或「奇怪」。

  小雨上國小後,學校老師與同學多視她為麻煩人物。她常有些脫序的情緒與行為反應,例如,上課時,她會自顧自的說些天馬行空的故事,或起身到處走動;老師制止她不當行為時,她會躺在地上大哭大叫;她也常誤解同學的意思,認為別人排斥她而動手打人。有一次,她說了一些不雅的話,老師處罰她,她便情緒失控,把全身衣服脫掉,衝出教室。

  幫助小雨適應環境很重要的第一步,是理解她特殊的行為反應,是因受限於腦部某些功能異常所致,並非她刻意的,且要接納她與他人不同的特質。小雨在理解社會規則與人際互動情境的能力較為薄弱,容易因誤解社會情境而受挫,甚至造成情緒失控,以及產生不當的行為反應。

  對於像小雨這樣患有亞斯柏格症的學生,教師要能夠理解他們的特殊性,知道他們並非故意惹麻煩,才比較能夠平心靜氣的選擇適合的方法來協助他們。以下方法提供教師參考:

●協助培養抒發情緒的方法

  教導學生培養適合的興趣、嗜好,例如,閱讀、繪畫、捏黏土、運動等,不僅能協助他們穩定自身情緒,當感覺受挫時,也可作為抒發情緒的方法。小雨喜愛閱讀,且具有繪畫天分,教師可教導她,當她生氣時可以讀書,或是拿出紙與筆,把剛才發生過的事情畫出來,待情緒平靜後,再與她討論事情發生的經過。

●運用方法教導理解社會情境

  教師可以清楚描述社會情境中的實際情況,引導學生認知自己與他人的感受與觀點,並教導他們表達適當的言語、情緒及行為反應,最後提供鼓勵與肯定,讓他們知道這樣是「好的言行」的理由。

  此外,可以利用書上或影片中的人際互動,引導他們了解其中角色的感受與想法,以及教導他們適當的言行反應。例如,引導他們理解書上的小朋友為何這麼做?影片中的爸爸為何生氣?並運用角色扮演的技巧,一起模擬互動情境,教導他們體認與學習適切的言行反應。

  例如:我問小雨:「你會怎麼樣幫助別人呢?」她不假思索拿起原子筆快速的畫出三幅生動的人際互動圖畫。她說:「有人跌倒,我扶他;有人不會畫畫,我教他;有人提水桶,我幫他提。」小雨透過畫圖表達助人的想法,誰說亞斯伯格症的孩子缺乏同理心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瑞園小天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